新闻内容
汉代书法——隶书的发展
【 来源: 】 【 发布时间:2009-07-14 】 【 字体:

 

  概论:

  汉朝自公元前206年高祖建立天下,经过60余年的治理,出现了“汉武”盛世,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,造纸术的发明,对文字的发展,影响深刻。西汉初,朝廷就把隶书定为学童应试的内容之一,成绩好的可以做官。当时的“史书令史”,就是擅长写隶书的官职。汉人称汉隶书为“史书”。据班固《汉书》记载:元帝“多才艺,善史书。”孝成许皇后“聪慧,善史书。”隶书的重要特点是笔画平直、结构方正,几种笔画较为固定,为汉字书写定为不变的形态。

  再有就是改造合体字的偏旁,并使它固定统一。在甲骨文和金文中,偏旁和原独体字一样,位置也不太固定。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,隶书把用做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,同时又把许多原来不同偏旁的篆字固定为同一偏旁,如“英”、“樊”、“莫”、“真”、“奠”等字,原篆字字底皆不相同,隶字把它们统一为“大”字底。又如“泰”、“秦”、“春”、“奉”等字也是隶变后才统一为“夫”头的字。

  这样就使得隶书较篆书易记、易写,适应了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。
  
  
发展:隶书的定型也有自己的发展过程。从大的方面说,隶书有秦隶和汉隶的区别。秦隶的形体,从出土文物中的权、量器的诏版上还可看到一些特点。这时隶书结体还是纵势长方的,字的大小不拘。有人称此隶为“古隶”,西汉初期仍沿用这种字体。

  隶书随着时代而逐渐改易,到了东汉,形成了定型的汉隶。特别是到了汉恒帝、灵帝时期(公元174~189),汉隶达到极盛时期。汉隶定型的字体,主要是指此时期的字迹。

  定型的隶书在书法上形成了自己风格。在用笔上方、圆兼用,藏锋、露锋诸法具备;在笔画形态上出现了蚕头燕尾的特点,长横画有蚕头,有波势,有俯仰,有桀尾;体势上,由纵势变为正方,又变为扁方的横势;结构上,中官紧收,笔画向左右开展,呈左右对称的“八字形”,故有汉隶“八分”的说法。

  隶书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,既庄重严整,又变化多姿。这种字体,上承篆和古隶,下启楷书,用笔通行行、草。

  所以隶书在书法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。

  隶书到东汉时期已发展成定型的隶书,成为法度森严的官定的标准字体。这一时期留下来的隶书字丰富多采,尤其东汉时期盛行树碑立传,所以留下碑版最多,也最精湛。

  所谓“碑”,在古时是宫、庙门见识日影及拴牲口的长方形石头,秦代在石头上镌刻文字,作为纪念物或标记,或刻文告等,秦代称为“刻石”,汉代以后即称“碑”。

  自东汉以来,各种碑的形式也多起来,有碑颂、碑记、墓碑等等,用以纪事、颂德。这些碑刻给书法留下了极丰富的珍品。据说东汉留下来的碑版达170余种。现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作品,以资证明。

  1.乙瑛碑:全名为《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》。东汉恒帝永兴元年(公元153年)立。当时乙瑾为鲁相,曾奏请在孔子庙中设置守庙的百石卒史,因此得名。碑立在今山东曲阜孔庙。内容刻有奏请往返的公犊和对乙瑛的赞同。碑文雄秀、工整,风格飘逸秀丽,是著名汉碑之一。

  2.礼器碑:全称为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》,亦称《韩敕碑》.东汉桓帝水寿二年(公元156年)立。石在今山东曲阜孔庙,碑文为赞颂鲁相韩敕整修孔庙,建造礼器的事。书体扁平丰茂,瘦劲挺秀,属于工整风格的作品,为历代学隶者所重视。

  3.史晨碑:碑的前后两面各有到字,故亦称《史晨前后碑》。前后碑各有名称,前碑称“鲁相史晨祝孔子奏铭”,内容是记载鲁相史晨的奏章,报告他到任后祭孔的情况;后碑称《史晨飨孔庙碑》,记录了他祭孔的措施。此碑建于汉灵帝建宁二年(公元169年),碑立山东曲阜孔庙。字体工整,结构谨严,富有神韵,是学习隶书的好范本。

  4。熹平石经:也称《石经》.汉灵帝嘉平四年(公元175年),蔡邕等建议在太学建立正定的六经标准文字,以免贻识后学,为此而立。传为蔡邕所书。碑石共46个,太学旧址在今洛阳市,碑立太学门前。几经动乱,原碑早已无存。自宋以来,常有残石出上,据说现已集存80OO多字,字体方正,结构谨严,是当时通行的标准字体。

  5.曹全碑:全称为《汉合阳令曾全碑》,汉灵帝中平二年(公元185年)王敞等人为纪念曹全功绩而立。明代初年出土于陕西颌阳县,曾保存在合阳县孔庙,1956年移放在西安碑林。相传此碑明代未年即已断裂,现文物出版社已经出版断裂前的拓本。曹全碑是汉隶代表作之一,风格秀逸多姿、结构平匀,用笔方圆兼备、清丽婉畅。此拓本保存原字较多,完整如新,最适合初学隶书者临摹。

  6.张迁碑:全称为《汉故谷城荡阴令张君表颂》,亦称《张迁表颂》,汉灵帝中平三年(公元186年)立碑于山东东平县。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,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。书体以方笔为主,结构严整、端正朴茂。现有影印本,可供方笔书法爱好者临摹。 

相关碑帖:

编 号: 32447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dr5.jpg  
文件大小:34K  
高 X 宽:291 X 185  
说明:dr5.jpg

  
西狭颂 

汉代隶书。全称为《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》,篆额有“惠安西表”四篆字,故又名《惠安西表》。建宁四年(公元171年)六月刻,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。此石结字高古,庄严雄伟,用笔朴厚,方圆兼备,笔力遒劲。杨守敬评论说:“方整雄伟,首尾无一缺失,尤可宝重。”碑文末刻有书写者“仇靖”二字,开创书家落款之例。

编 号: 3244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rt6.jpg  
文件大小:24K  
高 X 宽:326 X 140  
说明:rt6.jpg

埔阁颂

  汉代隶书摩崖。全称《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埔阁颂》,与《西狭颂》为姊妹篇,建宁五年(公元172年)二月刻,在陕西略阳县白崖。此石字体多含篆书意味,笔画圆润,波磔不大明显,但字形结体多取横势,方折突出,章法茂密,风格古朴中含沉郁,所以清代万经曾说字样险怪,下笔粗钝,而康有为评云:“吾尝爱《埔阁颂》,体法茂密,汉末已渺,后世无知之者。惟平原(颜真卿)章法结体防辐射服,独有遗意。”《广艺舟双楫·本汉》,可见此石对后代书坛的影响。

编 号: 3245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hh7.jpg  
文件大小:47K  
高 X 宽:346 X 428  
说明:hh7.jpg

张迁碑

  张迁碑:全称为《汉故谷城荡阴令张君表颂》,亦称《张迁表颂》,汉灵帝中平三年(公元186年)立碑于山东东平县。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,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。书体以方笔为主,结构严整、端正朴茂。现有影印本,可供方笔书法爱好者临摹。

编 号: 32457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uu8.jpg  
文件大小:32K  
高 X 宽:147 X 450  
说明:uu8.jpg


礼器碑

  汉代隶书。全称为《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》,故又名《韩敕碑》,永寿二年(公元156年)刻,在曲阜孔庙,此碑字体工整方纵,大小匀称,左规右矩,法度森严。用笔瘦劲刚健,轻重富于变化,捺脚特别粗壮,尖挑出锋十分清晰,是汉隶中典型的厚重,燕尾极为精彩。书势气韵沉静肃穆,典雅秀丽。翁方纲夸为汉隶中第一。此碑对以后唐代楷法的形成影响很大。

编 号: 3246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jj7.jpg  
文件大小:41K  
高 X 宽:391 X 419  
说明:jj7.jpg

曹全碑

汉代隶书。全称《汉合阳令曹全碑》,中平二年(公元185年)十月刻,1956年藏入陕西博物馆碑林。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,娟秀清丽,结体扁平匀称,舒展超逸,风致翩翩,笔画正行,长短兼备,与《乙瑛》、《礼器》同属秀逸类,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,有“回眸一笑百媚生”之态,实为汉隶中的奇葩。

编 号: 32467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ty7.jpg  
文件大小:39K  
高 X 宽:188 X 281  
说明:ty7.jpg

华山碑

汉代隶书。全称《西岳华山庙碑》,延熹四年(公元161年)四月刻,此碑与《礼器碑》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,结字堂堂正正,字、行距齐整,波磔秀美。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:“汉隶凡三种,一种方整,一种流丽,一种奇古。惟延熹《华岳碑》正变乖合,靡所不有,兼三者之长,当为汉隶第一品。”(《金石文字跋尾》)。刘熙载也说:“汉碑萧散如韩敕、孔宙,严密如衡方、张迁,皆隶之盛也,若华山庙碑,磅礴郁积,流漓顿挫,意味尤不可穷极。”(《艺概》)

 

编 号: 3247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yy7.jpg  
文件大小:34K  
高 X 宽:366 X 449  
说明:yy7.jpg

史晨碑
 

  东汉隶书。碑体两面刻字,又名《史晨前后碑》,前碑全称《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》,后碑全称《史晨飨孔庙碑》。灵帝二年(公元169年)立,今在山东曲阜孔庙。书法工整,造型丰美多姿,波挑神采飞逸,章法疏密匀适,结构谨严而气韵灵动,蕴藉跌宕,笔法笔意二者俱全。清代万经在《分隶偶存》中评论说: “修饬紧密,矩度森严,如程不识之师,步伍整齐,凛不可犯。其品格在卒吏(乙瑛碑)、韩敕(礼器碑)之右。”杨守敬《平碑记》也说:“昔人谓汉隶不皆佳,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,此种是也。”

编 号: 32477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ui8.jpg  
文件大小:53K  
高 X 宽:298 X 440  
说明:ui8.jpg


乙瑛碑

 

  汉代隶书。全称为《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》,刻于永兴元年(公元153年)六月,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。此碑工整匀适,组织严密,笔法极有法度,粗细统一,间架结构皆十分注意,全幅秀逸清丽,尤其燕尾的姿态非常优美,是汉隶趋于规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。翁方纲称其:“骨肉匀适,情交流畅。”何绍基以为:“横翔捷出,开后来隽利一门,然肃穆之气自在。”

编 号: 3248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ji9.jpg  
文件大小:11K  
高 X 宽:266 X 120  
说明:ji9.jpg

石门颂


  汉代大型隶书摩崖石刻。全称为《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》,汉桓帝建和二年(公元148年)刻。结体大小不一,笔法瘦劲恣肆,雄健舒畅,颇饶趣味,今人祝嘉论此石刻曾说:“石门巧多于拙,瘦处多,肥处少,且喜用长势,多用圆笔。布置巧妙,错综变化。”(《书学论集》)

 

编 号: 32487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jki.jpg  
文件大小:28K  
高 X 宽:367 X 147  
说明:jki.jpg

衡方碑

 

  汉代隶书。全称《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》,建宁元年(公元168年)九月立,原在山东汶上县,清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汶水泛决,碑陷,后邑人重立,今在山东泰安岱庙。此碑字体方拙朴实,以拙取胜,间架稳实厚重,如虎卧阕下。笔画端正粗壮。笔笔如磐石,折角棱条分明,有严峻之态。章法行密字满,于平正之中存欹斜之变。

  翁方纲说:“是碑书体宽绰而阔,密处不甚留隙地,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。”(《两汉金石记》)杨守敬《平碑记》也说:“此碑古健丰腴,北齐人书多从此出,当不在《华山碑》之下。”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隶书即源于此。

编 号: 3249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hj8.jpg  
文件大小:77K  
高 X 宽:355 X 444  
说明:hj8.jpg

白石神君碑

编 号: 32497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yu9.jpg  
文件大小:71K  
高 X 宽:408 X 386  
说明:yu9.jpg

朝侯小子残石

编 号: 3250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jj9.jpg  
文件大小:56K  
高 X 宽:404 X 401  
说明:jj9.jpg

赵葑碑

编 号: 3251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jk9.jpg  
文件大小:65K  
高 X 宽:402 X 283  
说明:jk9.jpg

熹平石经
   
  熹平石经:也称《石经》.汉灵帝嘉平四年(公元175年),蔡邕等建议在太学建立正定的六经标准文字,以免贻识后学,为此而立。传为蔡邕所书。碑石共46个,太学旧址在今洛阳市,碑立太学门前。几经动乱,原碑早已无存。自宋以来,常有残石出上,据说现已集存80OO多字,字体方正,结构谨严,是当时通行的标准字体。  

添加时间:2009-07-14  浏览次数:3811

免责声明
您现在的位置:管理首页 >> 新闻免责声明
新闻免责声明:

栏 目 分 类

收藏本站

修画|揭裱|修补|洗霉去霉|清洗去霉|修复|老画|重裱|修裱|装裱|旧画|揭补|广州古画旧画书画字画装裱价格|修复价格|广州画框定制定做加工|古画修复专家|化腐朽为神奇|李涛|

通讯地址(夜间及节假日):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郊华景新城华兴园;邮政编码:511486 

邮编:510623 联系人:李涛 Email:7827712@qq.com QQ7827712 电话:18023485776

ICP备10054592号